走出校园的互动式思政课:担当高铁时代“天佑传人”
发布人:高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:2018-10-19   浏览次数:

青砖黛瓦雕梁画栋10月18日下午,有着“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”之称的汪山土库迎来了一群特殊的“客人”。校党委书记万明与60名天佑学子将互动式思政课“搬出”校园,在欣赏精益求精的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同时,畅谈古今,传承工匠精神,砥砺家国情怀,激发投身新时代高铁“走出去”的使命担当。

“样式雷”追求精益求精

汪山土库是清代“样式雷”民间建筑设计的典范。建筑结构采取外墙青砖立斗灌泥,墙内侧定磉立柱承重的形式,外观青砖黛瓦封火山墙,气势恢宏。内部巷道纵横,冬暖夏凉木雕、石雕、砖雕有龙腾凤舞、梅兰竹松皆精美绝伦。无处不体现着建造者的匠心独具、精益求精,同学们参观后叹为观止。


置身其中,互动式的班会课便从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“样式雷”聊起。“你们知道‘样式雷’的来源吗?”“为何这里称为汪山土库?”万明首先抛出问题,启发大家主动思考,踊跃发言,“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”。

“我们眼前的汪山土库古建筑,无论是整体,还是局部,都彰显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”万明认为,这种工匠精神源于责任担当,是做事的认真劲,既脚踏实地,又仰望星空,才能打造出精品。

“花椒说”重温高铁发展史

作为一所以“交通为特色、轨道为核心”的工科院校,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是师生耳熟能详的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。在他的身上,不仅有严谨求实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还永葆着一颗科技报国、艰苦奋斗的赤诚之心。“作为天佑传人,自觉投身‘一带一路’建设,传承‘天佑精神’、传播中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。”2016级詹天佑班学生陈筱玥说道。

从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——京张铁路,到连接“北京张家口冬奥会”两座主办城市的京张高铁,从高铁“霸座”现象到文明习惯养成,从高铁“引进来”到“走出去”,一个个围绕“牵手高铁时代”的话题相继被抛出,同学们见仁见智,展开了一场热烈的“花椒说”(“花椒”为华东交通大学的简称、华交的谐音)。

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、系统技术最全、集成能力最强、运营里程最长、运行时速最高、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。万明穿针引线,将中国高铁发展史贯穿其中、娓娓道来。中国高铁从无到有,从弱变强,从积累、引进和自主创新,从国内走向国外,都堪称世界奇迹,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关键性材料依赖进口等发展短板,亟待我们努力补齐”。

小事中“打磨”文明习惯

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而当天正好是十九大召开一周年。万明饶有兴致地分享了自己90年代出差“挤火车”和去年出访非洲国家乘渡船的故事。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,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,排长队买车票、人挤人上火车的现象渐渐成为历史。他语重心长地说,“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我们当倍加珍惜。同学们要志存高远、脚踏实地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”。

“回到自身、回归当下,还是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。”万明以高铁“霸座”现象为例,认为物质生活充裕了,精神境界更要提升。我们要强化规则意识,注重契约精神,养成自律、慎独的好习惯,这是一种文明素养的担当。

据了解,2016级詹天佑班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打磨“光盘行动”与“学雷锋行动”两件小事,坚持“比学赶帮超”的学风管理,通过开展“早起打卡”“锻炼打卡”“‘泡’馆评比”等活动使班级内部相互监督,传递校园正能量。

宿舍楼、铁轨旁、古建筑、智慧教室、列车咖啡屋……万明身先示范,常年联系所带班级坚持开展有特色、接地气的思政教育。他的思政课不拘于场所与形式,聚焦时下热点与切身话题,倡导互动式、翻转式、启发式的交流讨论,答疑解惑,深受学生喜欢。(摄影/黄晓鹤、汪彤阳)

来源:交大新闻网

责任编辑:张琰